为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创新发展,推进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,加强科技研发及转化,激发各类主体科技创新活力,现将2019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项目申报要求
1.凡在我市注册,具有独立法人资格、运行管理规范、有研发能力的单位,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。
2鼓励企业牵头申报、产学研协同攻关。多家单位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的,应在申报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,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。
3.每个项目负责人限申报科技计划项目1项。目前承担有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且尚未验收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。
4.申报项目应严格按指南要求申报,不符合指南的项目不予受理。
5.申报项目应符合《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》等制度规定要求。
6.纳入市统计部门调查范围的规模以上企业,须提供已报送的上年度《规模以上企业R&D经费支出统计调查表》(包括企业研发项目情况107-1表、企业研发活动及相关情况107-2表)。企业R&D经费投入不符合相关规定的,申报项目不予受理。
二、项目申报程序
2019年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实行网上申报。
1.申报身份获取。项目负责人、申报单位登录“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管理中心”(网址:http://xmgl.lsst.gov.cn),进行身份注册,经所在归口单位及市科技局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项目申报。已注册过的单位和个人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,不需再注册。
2.申报个人填报。项目负责人登录“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管理系统”,凭用户名和密码从“申报人入口”进入申报系统,根据《指南》提出的项目类别,按照提示,在线填写、提交并打印申报书。
3.申报单位审核。申报单位凭用户名和密码从“申报单位入口”登录,进行项目申报的电子审批。申报单位认真审核申报人提交的《项目申报书》纸质文本,确认与网上申报系统中的电子文档一致,签署意见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(如联合申报需加盖合作单位公章),确认单位名称与公章一致,将申报书报送项目归口部门。
4.归口部门汇总、审核、报送市科技局。归口部门进行申报项目的汇总、审核,根据申报要求严格审查,在申报截止日期之前完成网上电子审批,并将项目汇总表(盖章)和纸质《项目申报书》(一式3份)报送乐山市科技局发展计划科。
三、项目申报时限
项目网上申报截止时间:2019年3月6日24:00;纸质申报书报送截止时间:2019年3月8日18:00,逾期不予受理。
四、材料报送地址
地址:乐山市市中区柏杨东路222号市科技局发展计划科
邮编:614000
联系人:赵敏、吴洋联系电话:2443184
网络技术支持:杨波联系电话:2446102
附件:乐山市2019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
乐山市科技局
2019年1月14日
附件:
乐山市2019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
2019年度申报的科技计划项目,在指南重点支持范围内、技术和财务专家评审、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较突出的,将列入科技计划项目备选库,根据科技预算下达情况予以优先支持。
一、工业科技领域
(一)多晶硅及光电信息
支持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物料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;超纯多晶硅(电子二级以上)研发、中试和产业化;多晶硅、单晶硅切片、电池片、组件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关键共性技术;利用国产超纯多晶硅开发半导体产品示范。
(二)数字经济
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,围绕“数字经济+文化创意”总部产业链,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数字文创、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务等产业,推动“乐山制造”向“乐山智造”跨越。支持乐山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建设。
(三)电子信息
支持高端集成电路与特色电子器件,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,互联网+技术与产品,物联网技术与产品,云计算服务、大数据处理相关产品,行业应用软件服务和信息安全技术等。
(四)军民融合
支持军工企事业单位发展民用产品和军民两用产品,民用单位发展军民两用产品的军民结合产业化,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。
(五)能源化工
支持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、设备及相关产品,地热能综合利用技术、设备及相关产品,风能综合利用技术、设备及相关产品,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技术、设备及相关产品,先进高效水电技术与装备,储能及分布式能源技术与产品、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,新能源汽车制造关键技术与产品,精细化学品等。
(六)先进材料
支持先进金属材料、非金属材料、钒钛与稀土新材料,电子信息与新能源材料,先进建筑材料,碳纤维及石墨烯材料。
(七)装备制造
支持智能制造装备,新型机械产品,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,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及关键技术,高端配套基础零部件及关键技术,高性能、智能化仪器仪表,新型机械产品等。
二、农业科技领域
(一)农村重点研究项目
支持农业优质新品种、新技术、绿色防控、精深加工、环境控制、贮运保鲜、农业机械、“互联网+”、土壤地图推广应用等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。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。
(二)科技扶贫项目
此类项目仅限三县一区申报。
支持贫困地区围绕茶叶、蔬菜、中药材、林竹、猕猴桃、食用菌、养牛、养羊等产业发展需求,转化推广农业新品种,农作物优质丰产栽培、畜禽健康养殖、高效机械化生产等先进技术的转化运用、建科技扶贫示范基地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,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。
(三)农业科技园区创新项目
围绕园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,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化、品牌化发展,推动生物技术、信息技术、智慧农业等高新技术在园区中的应用,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,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,建设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,搭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,打造特色知名品牌,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,支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。支持星创天地建设,带动农业的创新创业。
三、社会发展领域
(一)中医药及生物医药
1.中医药。中药材综合开发,重点开展新型中药饮片、提取物、配方颗粒、中成药及保健品;中医药治未病研究,针对乐山地区亚健康人群,重点开展针对睡眠障碍、焦虑等通过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研究;支持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、中医药特色资源利用;研究中药动物药资源保育恢复、饲养繁殖、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等。
2.新药创制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和仿创结合的改良新药;开展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研究,获得改善药物吸收、代谢、毒性先导结构优化、高通量药物筛选、综合集成高效药物发现等新技术,研制与引进临床急需,应用前景广阔的缓释、控释、靶向等新制剂,研制可吸收性医用材料。
3.重大疾病防治。艾滋病、恶性肿瘤、心脑血管疾病、血吸虫病、呼吸系统以及病毒性肝炎等重大疾病的早期预防及干预的规范化、个体化、综合治疗关键技术和治疗方案等新技术、新疗法和新产品研究。
(二)医疗卫生与人口健康
围绕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以病种为对象,围绕发病机理、预防、诊断技术、个体化治疗、综合防治、康复技术等方面急需突破的技术难题进行综合性创新研究;对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、疾病预防、早期干预、应急处置、健康管理等方面开展的基础性或临床应用研究,形成指导临床实践的技术、产品、方法、方案或诊疗指南,提高疾病的防控水平和治疗能力;运用“互联网+”等实现医疗机构信息共享与服务协同,推广适宜技术与临床规范。
(三)资源环保
1.生态保护。支持以科研单位为依托、以企业创新为重点的产学研结合创新,围绕我市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点技术问题,重点开展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;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绩效评估关键技术研究;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引进示范;垃圾智能分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;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;优良水体维护与保持技术研究等。
2.环境治理。研究开发钢铁、有色、化工、燃煤等工业烟气、尾气等多种污染物高效综合减排、治理与利用技术;开发烟气高效除尘、低位热能利用与低温脱硝成套技术装备;针对炼钢过程中的节能需求,利用炼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熔融钢渣,开发安全高效的系列特种余热蒸汽锅炉成套技术;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高效低耗处理处置技术装备及工程示范。
(四)公共安全
1.安全生产技术。矿山安全生产关键技术;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关键技术;化工、建筑等生产行业安全生产保障技术与安全监控技术;公共安全大数据一体化系统研究与应用。
2.减灾、防灾关键技术。地震、暴雨、干旱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监测技术;预警预报技术与实时监控技术;抗震设防技术;防洪建筑工程技术;重大灾害应急处理、灾损预测与评估技术;水利建筑工程安全监测预警技术;自然灾害数据库及防灾决策指挥信息系统技术。
3.食品安全技术。食品中农药残留、食品添加剂与饲料添加剂、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、违禁化学品、食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源体的监测监控、溯源关键技术与仪器设备;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及技术措施研究。
(五)文化旅游
支持围绕乐山市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科普旅游宣传、科技旅游保健品的开发、智慧旅游软、硬件开发。
(六)科普培训
科普能力建设,培养和储备人才,提高各级科技管理干部和农村科技人员水平与科技素质;支持省级科普基地创新示范。
(七)智慧城市建设
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、新兴智慧产业选择与培育、传统产业智慧改造、智慧化城市生活环境、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等建设。
四、软科学研究
围绕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开展理念创新、体制机制创新、科技服务创新、管理创新等研究,提出对策举措,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、社会和谐进步,加快建设创新型乐山献智献策。